2009年9月5日 星期六

Your memory, Ferry




[IMG]http://i83.photobucket.com/albums/j308/kkkang/IMG_3120.jpg[/IMG]

畢業生同學2009聯誼會

瓜拉古樓育才小學1966年暨廣博中學1970年畢業生同學聯誼會,前晚在母校禮堂舉行聚餐聯歡宴會,大家齊聚一堂敘敘舊,場面溫馨熱鬧,捐值2萬令吉教育器材回饋母校。

同學會飲水思源、尊師重道,除了捐獻價值約2萬令吉的教育器材給母校育才小學外,同時也邀請昔日的師長們出席參與,並贈送水果禮籃予師長們。

大會主席黃展權表示,身為華人應該要關注民族教育在我國的生存和發展,特別是維護華文小學的存在,我們必須懂得自己母語母文,把子女都送到華小受教育,讓華文教育源遠流長。

昔日導師翁瑞華老師致詞說,很欣慰看到學生們個個都出人頭地後,都沒有忘記母校及寂寂無名的老師,難得大家能成為師生,並相聚在一起是難得的機會與緣份,因此要好好珍惜。

許振發老師也受邀致詞時表示,瓜拉古樓的學生思想很單純,而且尊師重道,昔日的學生今日個個都有很好的事業,同時還有很好的友情,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為友情是金錢所買不到。

儀式上,由翁木松、江秋水、許裳亞及紀木喜代表該同學會,將獻捐給母校的教育器形似上移交予育才小學現任校長賴順來。有關教育器材包括1套擴音系統、6臺手提擴音器、10個結實板、10個流動雙面磁性白板及10套塑料桌椅。

賴順來在接領後表示感謝該班畢業生回饋母校精神,這些教育器材對教學及提升學生成績表現,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希望會有更多校友給予母校支持,協助育才成為一所著名的學校。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公祭港门

瓜拉古楼一年一度的公祭港门仪式,获得当地多个神庙善社组织联合参与,今年更派出约30余艘渔船,在海上进行设坛巡港做法事,保佑合港平安。

当地众华团及埠众今早聚集在渡头蔡文龙拿督公庙旁,设坛举行公祭仪式,埠众善男信女们都踊跃参与膜拜,振义阁及振德阁妇女组协助诵经。

奉圣果院保生大帝谕旨,获得古楼多个神庙组织响应,即德教会振德阁、振义阁、明紫阁、太极善社、对面港圣果院、天后宫、佛法坛及宋安坛等,各组织乩童同时登船作法,出巡海港。#
























































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等候渡輪的日子


川行古樓河渡輪服務﹙已停駛﹚


川行古樓河超過70多年的渡輪服務始於1933年,早期的渡輪主要是供園丘用途,運載貨物及農產品。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及社會的發展,才漸漸擴展到載送行人及車輛過河。

在2005年6月之前,渡輪便是瓜拉古樓市區與對面港兩岸居民之間,不可缺乏的唯一公共交通工具。這個古老的渡輪川行兩岸超過半個世紀,相信也是全國少有的。

2005年,古樓大橋落成通車,但由於座落在港腳尾端,並未能為全體對面港村居帶來方便,尤其是屬無車族的學生、婦女或樂齡人士等,每天依然都得步行或騎腳車繼續乘渡輪過河。

家住對面港的居民每天上巴剎、上學、到市區用早餐等,如果經由大橋,全程超過4公里,騎腳車費時約30分鐘。

因此,渡輪服務依舊是無車群所依賴的交通工具之一,如今,一紙令下,造成居民極大的不便。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村民都從事漁業


瓜拉古樓大部分村民都從事漁業。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是他們的生活習慣。天未破曉,他們必須乘坐漁船出海捕魚,接著便把他們所捕的到的魚賣到市場,結束他們一天的生活。

除此之外,他們也把所捕到的魚蝦製成其他現成食品,如:魚丸,蝦米,咸魚等。他們所出產的食品大部分都被供應到整個州屬-霹靂。因此,瓜拉古樓的經濟都發展得一帆風順。

至今,瓜拉古樓仍然在不停發展及進步當中為求與國家同步達到2020宏願。這樣,村民便能享受到高水平及國泰民安的生活。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純樸小漁村

瓜拉古樓KUALA KURAU是個很純樸的小漁村,位於北霹靂,吉輦縣﹙KERIAN﹚
瓜拉古樓的村民佔吉輦縣管轄區裏所有人口的八分之一。它位於吉輦管轄區的西部,並面向馬六甲海峽。

瓜拉古樓坐落在巴裏文打及位於北部的角頭(Tanjung Piadang)。瓜拉古樓的面積達11705.9公頃,這也包括了當中的12個鄉村。

瓜拉古樓的地形即平坦也沒有沒有高原,部分地區更比海面的水平線還低。基於這地形適合於耕種,地方政府也下了許多努力來發展及出產更多的農作物。

至今,人們仍然無法確定瓜拉古樓創建的日期。據瞭解,人們相信瓜拉古樓是於18世紀開始創建的。從前,這小村子裏只住著幾戶馬來家庭,接著,他們逐漸開發了新的區域並計劃把這片的土地用來耕種。他們也開始以出海捕魚為生來養活他們的活口。

日復一日,當村子的數量逐漸增加,他們也開始把這區域擴展到更大的範圍,因此,他們便有更多地方來進行耕種。瓜拉古樓的迅速發展也吸引了不少外來的人到此定居。

在英國統治時期,這片地區也迅速被開拓用於建造椰子及甘蔗園。當時的英國統治者也聘請了印度人到此椰子及甘蔗園工作。此外,這也吸引了一群華商到此來進行生意買賣。

瓜拉古樓的發展也得到英國的承認,並把它定為一個重要的運輸港口。它具備了許多基本設備,如:冷庫,維修站等。它也有當地部門及負責人來確保村民的安全。

此外,那裏因著名於漁業,所以在1992年成立了漁業部門。此漁業部門主要是負責管理當地漁業的各項活動及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於魚業。漁業部門也提供貸款於當地的漁夫以便他們有能力購買自己的捕魚道具及漁船。

至於瓜拉古樓的名字,瓜拉(Kuala)是取自於當地附近河口的名字,而古樓(Kurau)則是那時村裏最常見的一種魚類。至今,瓜拉古樓已成功發展成一個眾所周知的漁村。

Mukim Kuala Kurau adalah salah satu daripada 8 buah mukim dalam Daerah Kerian. Terletak di sebelah barat daerah Kerian iaitu di bahagian pantai menghadap ke Selat Melaka.

Ianya bersempadan dengan Mukim Parit Buntar (Pekan Jalan Baru) dan mukim Tanjung Piandang (Pt. Telok Pial & Pt. Tok Hin) di sebelah utara. Bersempadan dengan mukim Bagan Serai (Pt. Sg Dungun) di sebelah timur. Bersempadan dengan mukim Selinsing (Sungai Gula) di sebelah selatan. Bersempadan dengan Selat Melaka di sebelah baratnya.